① 杭州市的公积金账户余额可以提取吗如果还要办理公积金贷款,那要先提取呢,还是先办贷款呢
有了买房行为那产权证就能支取,如果要贷款就必须先支取余额但要留一定数额的余额的,再申请贷款
② 哪位请介绍一下绍兴县的情况
绍兴县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 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县、资源小县,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强县和第一纺织大县。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 在2004年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中,绍兴县占有20席。 经济以轻纺为主,所有制结构以民营为主,工业销售的85%来自民营企业,具有浓厚的浙江色彩。如果说昆山是打工经济,顺德是老板经济,绍兴县就是民营经济。绍兴县的发展需要在外资上下工夫。
绍兴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下辖4个街道、15个镇,人口71万县域面积1130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柯桥。 绍兴县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从秦汉(公元前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绍兴一直是中国南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代名人荟萃,代有人杰。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县之一。1991年起,均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多次名列前10位。1988年起,连续三届名列全国财政收入“十大财政县”行列。2002年,再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县。绍兴县还是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绍兴县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依托中国轻纺城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是绍兴县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县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全县涌现出一批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 美、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新城镇。
绍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绍兴县统计局(2006年2月21日)
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宏观调控持续、国际贸易磨擦加剧、要素制约严重等新情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保强争优、统筹发展”工作主题,扎实开展“五个年”①活动,攻坚越坎,负重奋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5:64.5:29.0调整为 : : 。人均生产总值 元,比上年增长 %。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简称百强县)排名由上年的第十位晋升为第九位。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升级取得较大突破,三产比重明显提高,体制创新不断深化,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素制约突出,部分企业赢利能力下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仍然不少,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仍需进一步协调。
二、农 业
全县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51万亩,总产量16.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0.3%,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53:47调整为55:45。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07万亩,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种面积20.10万亩,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种面积4.47万亩,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林特基地不断巩固扩大,全年新发展林特基地1.22万亩,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22.95万亩,茶叶产量9223吨。农庄经济蓬勃发展,全县已建和在建的休闲农庄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全县有效控制了禽流感冲击,全年生猪饲养量56.25万头,比上年增长3.2%,肉类总产量3.29万吨,比上年增长6.9%,家禽饲养量603.38万羽,比上年减少11.0%,淡水产品产量2.44万吨,比上年增长4.2%。
科技兴农进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纤维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种、新技术进入规模化生产,全县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家。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启动推广,创新一批生态农业模式,“稻鸭生态共育标准”成为我县首只省级地方标准,新增国家绿色食品4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2只。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家。
外向型农业持续发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万亩,累计达到84.80万亩,拥有外建加工企业18家,其中2家被当地认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外设市场及农产品直销点205个,境外贸易公司7家, 境外农贸市场1家。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清水河道”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完成水利总投入2.65亿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3.95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54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7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03.48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63.25亿元,利润总额52.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23.8%、0.6%,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0.5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27.02亿元,利润总额40.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23.7%、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布及丝织品35.92亿米,比上年增长14.4%;印染布113.51亿米,比上年增长17.3%;化学纤维127.7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纺织业升级势头良好,印染后整理技术加速推广应用。规模以上非纺与大纺织业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调整为28.7:71.3。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循环经济深入推进,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196.34分,万元产值电耗497.53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4.4%,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3.1%。
规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22家,超20亿元的企业5家,超60亿元的企业1家。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8家,企业管理创新在全县面上不断推广。
建筑业发展迅速。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6.40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润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5%,税金总额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25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特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家,一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0家,二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8家。2005年,共创建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36项,其中“鲁班奖”(含参建)3项、“国优工程”2项、“钢结构金奖”8项、“白玉兰奖”5项、“钱江杯奖”10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继续增加。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性投资1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城市建设及非工业投资55.44亿元。
投资结构明显优化。非纺与大纺织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8.2:61.8调整为60.9:39.1,其中大纺织业完成投资46.90亿元,比上年下降29.1%,非纺行业完成投资7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8.9%。
投资强度不断提高。全县土地投资强度达到149万元/亩,比上年提高20.6%。
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0.3%,开发面积328.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9%,新开工面积109.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3.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8%。2005年,房地产企业新增二级资质企业1家。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餐饮业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商贸设施不断完善。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一期、国际贸易区一期基本完成,钱清原料市场改造一期进展顺利,富丽华大酒店等一批商贸服务设施投入运行。农村现代流通网加快建设,全县已开设农村放心店318家,学校放心店86家,在全国率先达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目标。成功举办了2005年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实现商品成交总额16.78亿元。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4个,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47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中国轻纺城纺织面料市场成交额2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化纤布成交量27.34亿米,比上年增长6.8%;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17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45.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自营出口3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加工贸易出口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5%;进口总额11.70亿美元,增长11.1%。出口呈现产品、市场、主体、贸易方式四个多元化趋势,非纺产品出口增长15.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2.1%,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173个,出口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阿联酋3.76亿美元、美国2.63亿美元、伊朗2.29亿美元。全年有自营出口业绩的企业由上年的726家增加到993家。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8.4%。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全年新批三资企业83家,增资调整43家,合同利用外资5.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滨海工业区和柯桥经济开发区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县80.0%和82.0%。利用外资呈现出跨国合作意识增强、结构调整型、资源集约型项目增多等特点。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1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新设境外窗口16家。
七、交通、旅游业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周转量9788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货运周转量6921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9%。2005年交通建设总投资6.4亿元,城乡公交候车亭建设全面启动,新建候车亭1119只,公交线路布局进一步完善。杭金衢高速公路绍兴连接线提前通车,县道公路砂改油工程全面完工,杭甬运河绍兴县段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07.93公里③。
旅游业快速发展。出台鼓励旅游业发展经济政策,通过举办“鉴湖金秋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了“稽山鉴水”旅游品牌。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3.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3%,境外游客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外国人5.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实现旅游总收入2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23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1%。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财政在确保预算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优化支出结构,保障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全年财政支出1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0.49亿元;城市维护费支出1.11亿元;科教文卫支出5.38亿元;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经费以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28亿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455.52亿元,比年初增加78.6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22亿元,比年初增加28.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323.81亿元,比年初增加41.7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明显进步。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浙江省科技强县”称号。全年新建县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14家,其中省级以上6家、市级7家,累计拥有厂办科研机构142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89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1661人。全年新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8项,其中国家级21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5项,市级科学技术奖18项。全年专利申请数500件,获国家授权专利229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全年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9项,其中16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2家,累计拥有县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4家,其中国家级20家、省级22家。
创牌工作成效显著。新增中国名牌产品4只,国家免检产品6只,省名牌产品6只,市名牌产品11只;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4件,市著名商标40件,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只,国家免检产品10只,浙江名牌产品32只,绍兴名牌产品56只;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54件,市著名商标106件。
质量检验工作进一步加强。参与纺织品国标制定实现零突破,全市首只纺织品国家标准—《阻燃织物》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对719家企业质量档案实行动态登记,全年共完成省级定期监督检查145批次,合格率为88.3%,对9596台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和周期检定。
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历时两年的高中段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提前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段普及率提高到96.5%。年末拥有普通中学32所,在校学生5.21万人,专任教师3022人;小学145所,在校学生7.17万人,专任教师2707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18万人,专任教师476人。其中各类民工子女学校12所,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在校学生2.40万人。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全年新增省市重点、示范、文明学校和示范专业94个,2005年,普通高考上线率94.5%,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36个。全省首创村完小教师“三单制”免费培训模式,全面培训村完小教师近1200名,“三大培训工程”扎实推进,共培训农民2.45万人,其中被征地农民1.50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大县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镇(街)文化站19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个,全年书刊发行量491万册,公共图书馆图书藏书量13万册。整合资源组建成立了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和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新创建81个文化村、2个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镇、2个市级文化示范镇。实施“文化五进”工程,全年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37场,组织演出205余场次,送电影下乡1895余场次,新编越剧大戏《越王句践》。情景歌舞剧《在那紫薇盛开的地方》、莲花落小戏《一只红木箱》等作品先后在国家、省评比中获奖,陈飞荣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广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工程,积极推进“村村阅报栏”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作加强。绍兴莲花落、王星记扇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昌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实有床位255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526张,卫生技术人员3673人,其中医生1458人。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化,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得到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得到加强,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58.59万人,覆盖率达90.3%。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明显,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功并通过全国爱卫会考核验收,新创建省级卫生村16个、社区1个、单位1个,市级卫生镇2个、村13个、社区5个、单位1个。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拥有各类体育场馆数23个,全年共获亚洲级金牌2枚、全国级金牌6枚、省级金牌14枚、市级金牌100枚,体育成绩跃居全市第一位,我县籍运动员徐东香在第十届全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成为全市唯一在全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大学生赛艇公开赛,精心组织全民健身宣传月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柯桥杯”桥牌邀请赛、县龙舟赛和中老年文体大展示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共开展体育活动2296场次。柯桥街道湖滨社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站”,齐贤镇获得浙江省首批“体育强镇”称号。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复查,齐贤镇成为我县第三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年末,已建成省级生态镇6个,市级生态示范镇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场)23个,省、市、县级绿色学校41所,省、市级绿色社区10个。其中百福园社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首批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夏履镇中心校成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绿色认证取得重大进展,ISO14001认证企业突破100家。
十二、城市建设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绍兴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县城2006-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等各种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上年46.7%提高到54.1%,城市道路、市政环卫设施、环境景观、河道整治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五大”工程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稳步实施,全县已有18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6个村成为市级示范村。2005年,全县各级投入资金2.6亿元,新建小康住宅13.93万平方米,新增村庄道路面积79.24万平方米,新增通村公路10.6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1.8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45只。累计建成移民安置房3.46万平方米,安置落实下山移民191户。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各类活动和展会。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城市道路路灯198盏,灯箱广告457只,建成区范围内实有铺装道路长度89.06公里,铺装道路面积235万平方米, 排水管道长度183公里,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51万立方米。城市卫生治理能力日益加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垃圾无害化年处理量10.95万吨,道路清扫面积已覆盖250万平方米。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户籍人口为70.4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4.90万人,女性人口35.5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5%和50.5%。出生人口6446人,出生率为9.15‰,死亡人口4884 人,死亡率为6.93‰,全年净增人口1562人,自然增长率为2.22‰,比上年下降0.74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率达99.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创新,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8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41元,比上年增长14.4%。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和36.2%,分别比上年降低0.5、3.4个百分点,年未每百户居民民用汽车拥有量14辆。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965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695人次,帮助38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为3.8%。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全年共组织各类职业技术培训2173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828人,参加技能鉴定10022人,核发各类职业资格证书8262本。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18.1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358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享受952元的养老待遇。有13.67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12.11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为3.24万人发放养老金或生活补助费7339万元。有12.80万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为334名工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519万元;0.91万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为166名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金106万元;5.7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69.60万人次支付医疗费用8619万元;6.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5989人次;19.6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不含被征地农民),为7461名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442万元。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680人,比上年减少345人,723人得到国家抚恤、补助,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53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成绩显著。年末拥有各类福利院20个,床位1348张,收养751人。社区服务设施184个,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390万元。
注:①“五个年”是指“结构升级攻坚年”、“外贸转型强化年”“城市功能建设年”“全面改革推进年”、“基层党建深化年”。
②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07.93公里不包含村级道路、城市道路及两个开发区内道路,为县公路管理段统计数据。
③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未经绍兴市统计局核定,今后均以《绍兴县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④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是按现价计算的初步核算数,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2006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作者:徐建江 发布日期:2006-04-21 15:50 浏览次数:93
【文章来源】:
一季度,全县经济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全县外贸、外资、投资回落态势尚未扭转,横向比较压力进一步加大,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一季度 同比增长% 去年同期增长% 计划完成进度%
生产总值 亿元 - - 14.0 -
财政收入 亿元 13.53 26.9 22.5 27.3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7.32 31.8 25.4 30.8
自营出口 亿美元 7.29 -4.9 27.7 19.2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0.20 -27.0 -55.5 7.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9.72 -18.4 1.3 16.9
#工业性投资 亿元 23.37 -12.5 5.5 18.8
城市建设及非工业投资 亿元 6.35 -34.5 -9.3 12.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4.59 16.6 16.5 23.0
全部工业现价产值 亿元 319.64 21.1 20.2 -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306.14 20.5 21.5 18.3
利润总额 亿元 8.83 10.2 -26.5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6454 12.1 16.6 -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 元 4611 11.1 14.9 -
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产销衔接良好。全县1-3月实现工业现价产值319.64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7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6.14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7.56亿元,同比增长20.6%,产销率达95.2%。非纺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1-3月份,全县非纺实现工业总产值85.40亿元,同比增长58.0%,增幅高出大纺织业(7.7%)50.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1.6%。非纺行业增长点主要集中在PTA制造、铜铝材加工、金属制品业、水泥及水泥制品、客车制造等五类企业,除PTA制造(三鑫石化同比增长1263.8%)外,其他行业增长均在32%-78%之间。大纺织业由于受化纤行业增长缓慢的影响,全县规模以上大纺织业增速为7.7%,增速比全县平均低13.4个百分点。
效益回升明显。工业经济效益自去年5月份止跌回升以来,一季度继续呈现加速回升的势头。1-3月实现利润总额8.83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为2003年9月份以来最高。纺织业和非纺业实现同步增长,分别实现利润3.06亿元、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17.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得分181.06分,同比增加0.61分。主要原因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剪刀差进一步缩小,一季度相差2.3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缩小7.61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如涤纶树脂(切片)平均每吨由去年同期的10425万元下降到9580元,同比下降8.1%,煤价同比平均下降4.6%,而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9%,其中纺织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扬2.1%。
运行质量提高。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8.65亿元,同比增长34.2%,新产品产值率达11.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电耗492千瓦时/万元,同比下降8.4%。
2、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农作物面积稳中有增。
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春耕生产开局良好,全县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25万亩左右,春粮面积达到2.8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小麦2.2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3.8%。经济作物受果用瓜、花卉苗木面积增长影响,虽然蔬菜面积有所减少, 但经济作物面积仍增长1.8%,达15.61万亩,其中:果用瓜、花卉苗木、蔬菜播种面积分别为0.50万亩、4.15万亩、7.40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7.6%、5.1%、-3.3%。畜牧业生产形势较为低迷。受畜产品价格走低、家禽饲养连续滑坡影响,一季度生猪饲养量27.42万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生猪存栏头数15.69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3.1%;出栏头数11.7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2%;家禽饲养量263.16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0.2%。
3、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新开工项目有所增加。
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2亿元,同比下降18.4%,其中:工业性投资23.37亿元,同比下降12.5%,非工业性投资6.4亿元,同比下降34.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05亿元,同比增
③ 长兴的历史调查报告
太湖明珠—长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兴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处在号称“天堂”的苏州与杭州之间,位于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驰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东南望县”之美誉。长兴是上海经济区的交通枢纽,雄踞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结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称。长兴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两条国道(北京—福州的104国道、上海—拉萨的318国道)、三条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宁高速、杭州—长兴的杭长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苏浙皖高速)、三条铁路(连结陇海线沟通东北与长江三角洲的陆海大通道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华东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和一条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兴—湖州—上海)构成的水陆交通网,交叉汇聚于长兴,使长兴与周边大中城市通达便捷、联系紧密,为长兴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便利条件。长兴已成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担上海物流中转的压力。
太湖明珠—长兴,文化积淀深远厚实。长兴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临世沐浴的圣井。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旷世巨作《茶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长兴也因此成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同治长兴县,归撰文、吴书写的《圣井铭并序》、《梦鼎堂记》、《长兴知县题名记》三块碑至今保存完好,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还保存了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兆页 等一代宗师的手写真迹。长兴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有代表国家出访东南亚各国、参加新西兰中国新年灯会的民间艺术奇葩“百叶龙”,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为世界地质遗产、命名为“金钉子”的长兴灰岩保护区等文化遗址。长兴是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湖明珠—长兴,物产资源丰富多样。长兴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60万亩,可开发旱地10万亩,林地90万亩,水面10万亩,是国家的“粮油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浙江省的产油大县。长兴名特优新产品十分丰富,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四珍”:银鱼、白壳虾、鲚鱼、大闸蟹;有久负盛名的“长兴四宝”:银杏、板栗、青梅、栝楼;有令世人称绝的“品茗三绝”:紫笋茶、紫砂壶、金沙泉等。长兴西倚天目、东临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间的优越自然环境,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别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金钉子”地质遗迹保护区、十里古银杏长廊和扬子鳄保护区这三个上亿年的珍稀自然遗产,为全球罕见;绵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线,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已进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旅游开发规划国际咨询,并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太湖明珠—长兴,投资环境日趋优化。我们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长兴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长兴中心城2005年目标为建成区25平方公里,20万人口。根据规划,我们以配套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路段和建筑,三年来有总投资57.2亿元的35个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重点项目开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商贸区、文教区和住宅区,一座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雏型基本形成。特别是长兴(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福地。我们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举全县之力办好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区内主干道全部按照国家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宽66米,公共绿化率达到40%,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同时,我们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建立审批办证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中心,致力于快捷、优质、守信,不断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到2003年为止,已有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区落户,一批大项目陆续落户长兴。
太湖明珠—长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致力扩大开放、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长兴经济活跃,社会安定,百业兴旺,人民富裕。进入新世纪,长兴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开拓的精神、更扎实的工作,更矫健的步伐,朝着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和提前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迈进,取得了新的业绩。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6亿元,年均增长15.9%,人均GDP 3300美元;财政总收入22.01亿元,年均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4亿元,年均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331亿元,年均增长23.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实现“双超百亿”,分别达到120亿元和1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由2002年的13.9:52.6:33.5调整到2006年的9.9:57.1:33。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实现进位提档,分别从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
④ 杭州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计算
杭州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分为三级制
作者:赵侃一 来源:都市快报 2010-09-30 08:54:23
提要:日前,杭州多家房产中介及金融机构收到了来自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0]42号文件——《关于调整杭州市2010年度住房公积金可贷额度及月缴存额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本报讯 日前,杭州多家房产中介及金融机构收到了来自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0]42号文件——《关于调整杭州市2010年度住房公积金可贷额度及月缴存额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明确,职工公积金月缴存额(连续6个月正常缴存)高于杭州市月缴存最低标准(110元),最高可贷额度为15万元,职工公积金月缴存额高于杭州市月缴存标准(879元)的,最高可贷额度为50万元。通知规定,该标准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至2011年9月30日止。
《通知》称,市公积金可贷款额度划分由原来的两档变为三档:“职工实际月缴存额(连续6个月正常缴存)高于最低缴存额标准(含110元)的,最高可贷额度为15万元;高于336元(含)的,最高可贷额度为30万元,高于879元(含)的,最高可贷额度为50万元。”而在此前的旧标准中,申请人每月缴交的住房公积金≥192元(个人合计缴交)同时<438元(个人合计缴交)的,贷款的最高额度为30万元;申请人每月缴纳的住房公积金≥438元(个人合计缴交)的,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通知同时规定,职工及其配偶均缴存市住房公积金的,具体可贷额度依据职工月缴存额、房价、首付款比例及个人信用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合计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日之后,市公积金的最低月缴存额则由192元降至110元,最高贷款额度月缴存额标准将由438元提至879元。快房网首席评论员大老哥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市公积金贷款的受益面扩大了,降低了可贷款最低额度,但同时提高了可贷款的最高门槛,对月缴纳市公积金在439到879元之间的购房者影响比较大,贷款额度减少了20万元。”
杭州市公积金可贷额度及月缴存额标准调整,对楼市的影响并不大。据杭州多家中介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公积金住房贷款在整个贷款中占10%左右。科威不动产品牌运营部总监王慧说:“市公积金贷款所占比例并不高,目前公积金贷款难度大,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商业贷款。”
据了解,该标准的执行以公积金中心的受理时间为准。目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下(含五年)为3.33%,5年以上为3.87%。不少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都会选择公积金贷款,来减轻还贷压力。
⑤ 在杭州公积金需要有多少余额可以贷款50万
在杭州,住房公积金余额在3.5万元的,可以有50万的贷款额度。杭州职工个人可贷额度按住房公积金账户月均余额的一定倍数计算确定,计算公式为:职工个人可贷额度 = 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月均余额×倍数。
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月均余额为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近12个月(不含申请当月)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月均余额(不含近12个月的一次性补缴),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计算;杭州市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的倍数目前按15倍确定。
(5)杭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⑥ 浙江经济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发展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7,属于高等水平,同时他也是中国大陆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辖市),可见他的可发展水平甚高。 1.三大产业协调发展。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5.4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亿元,增长9.4%,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2亿元,增长11.8%,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5.1∶53.9∶41,三产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一、二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422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增长8.6%。 服务业较快发展。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个百分点。 2.三大需求较为均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8523亿元,增长10.6%,增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投资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65.8%。基础设施投资2370亿元,增长7%,占27.8%。房地产开发投资1999亿元,增长9.8%,增幅比上年的15.7%回落5.9个百分点,占23.5%,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3.9%和0.8%,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3.3%,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36.6%和30.9%。年末限额以上施工项目25892个,比上年增长6.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227个,下降0.7%,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力量,各项在建工程进展顺利。 进出口总额为2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进口568.6亿美元,增长17.0%,出口1542.9亿美元,增长20.3%,出口增幅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增长9.9%。出口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也高于广东(9.4%)、上海(17.6%)、江苏(16.9%),但低于山东(23.9%)。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58家,合同外资178.2亿美元,下降12.6%,实际外资100.7亿美元,下降2.8%。 3.财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长。2008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2008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7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3.4亿元,增长17.2%,按可比口径增长15.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08.3亿元,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增长1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分别为5.4%和6.2%。 4.各类价格大幅回落。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我省金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1%,从年初的第66位前移至第3位,温州、宁波分别上涨1.6%和0.8%,居第32和40位,杭州下降0.1%,居第49位。 2009年浙江省财政收入214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1983.67亿元,增长10.7%;非税收入158.70亿元,增长12.3%。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2.民生继续得到改善。2008年,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8.3%、14.9%和13.2%。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据调查,2008年群众安全感达95.65%。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9.6%,比2006年提高2.4个百分点,按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测算,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列北京、上海、广东之后,居第4位。2007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1.2%,居各省区第1位。 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柑桔产量名列全国第三,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也是全国的一个重点渔业省,渔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型,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海洋捕捞量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 浙江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新安江电站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施工安装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浙江境内交通条件日趋改善。 2004年全省进出口852.3亿美元,其中出口581.6亿美元,进口270.7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824家。合同金额145.6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6.8亿美元。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新签合同额1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3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6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02.5亿元。境外入境旅游者276.7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77.6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99.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全年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101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855.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982.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741.7亿元。全年保费收入291.0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97.9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93.1亿元。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88.3亿元。 全年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实际增长7.4%。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家庭人均购建房支出达到1844元,比上年增长21.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799元,增长3.1%,人均居住面积达51.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2%和39.5%,分别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和上升1.3个百分点。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6辆。 浙江省各类市场蓬勃发展。1996年底统计,全省有专业市场4388个,年成交额达2545亿元。其中消费品专业市场3886个,生产资料专业市场502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286个(内有超10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57个,超100亿元的2个),并有43个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1994年国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国百强专业市场中,浙江省就占了24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名列榜首,绍兴中国轻纺城位居第二。浙江省创下了专业市场成交总额,超亿元市场、单个市场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的新纪录。专业市场的兴起,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省有21个县市成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浙江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10个,省级批准的二类口岸10个。有67个市县对外国人开放,37个市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先后批准建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包括对外国人开放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浙西南和浙西北广大腹地的梯度推进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95年,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家客商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国家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先后建立了30家省级专业进出口公司。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作领域广泛。来浙江投资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项目涉及多种领域,“三资”企业遍布全省各市地。进入90年代以来,对外友好交往发展也很快,已同9个国家结成了23对友好城市(县、州)关系和4对友好交流关系,与10多个国家的40多个民间组织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 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也与国外建立了近百对友好关系,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相互进行科技交流,联合国等有关组织在浙江建立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等26个项目。 浙江城市名片: 杭州-中国旅游休闲之都 浙江长兴-2008年国际花园城市D类金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第 一名 汽车万向节世界生产基地(萧山) 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 宁波-中国模具城(余姚) 中国小机电之都(慈溪) 温州-中国皮革之都(平阳)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 中国皮鞋之都 世界打火机、文具城 绍兴-世界轻纺交易中心(绍兴县) 中国黄酒之都 珍珠、领带之都(诸暨、嵊州) 金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 中国五金城(永康) 舟山-中国水产城 丽水-哥窑瓷器城(龙泉) 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庆元) 虾仁王国(温岭) 横店影视城(东阳)
⑦ 长湖监狱
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它处于北纬30°43′-30°11′,东经119°33′-120°06′之间。总面积1430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雉长兴县政府城镇县前街3号,邮编:313100。代码:330522。区号:0572。拼音:ChangxingXian。 长兴县辖10个镇、6个乡:雉城镇、洪桥镇、林城镇、泗安镇、小浦镇、和平镇、煤山镇、夹浦镇、虹星桥镇、李家巷镇;水口乡、吕山乡、吴山乡、白岘乡、槐坎乡、二界岭乡。 2000年,长兴县辖10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1151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洪桥镇40683李家巷镇32399雉城镇161647夹浦镇29325林城镇38406泗安镇40109虹星桥镇36908和平镇36521小浦镇23774煤山镇22441新塘乡15468水口乡17422太傅乡13725二界岭乡14049长潮乡10605吕山乡20148吴山乡14539长桥乡16446白岘乡11361槐坎乡15542
长兴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行政县。
长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兴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处在号称“天堂”的苏州与杭州之间,位于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驰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东南望县”之美誉。长兴是上海经济区的交通枢纽,雄踞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结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称。长兴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两条国道(北京—福州的104国道、上海—拉萨的318国道)、三条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宁高速、杭州—长兴的杭长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苏浙皖高速)、三条铁路(连结陇海线沟通东北与长江三角洲的陆海大通道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华东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和一条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兴—湖州—上海)构成的水陆交通网,交叉汇聚于长兴,使长兴与周边大中城市通达便捷、联系紧密,为长兴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便利条件。长兴已成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担上海物流中转的压力。
长兴,历史淀深远厚实。长兴建城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临世沐浴的圣井。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旷世巨作《茶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长兴也因此成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同治长兴县,归撰文、吴书写的《圣井铭并序》、《梦鼎堂记》、《长兴知县题名记》三块碑至今保存完好,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还保存了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兆页 等一代宗师的手写真迹。长兴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有代表国家出访东南亚各国、参加新西兰中国新年灯会的民间艺术奇葩“百叶龙”,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为世界地质遗产、命名为“金钉子”的长兴灰岩保护区等文化遗址。长兴是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长兴,物产资源丰富多样。长兴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60万亩,可开发旱地10万亩,林地90万亩,水面10万亩,是国家的“粮油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浙江省的产油大县。长兴名特优新产品十分丰富,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四珍”:银鱼、白壳虾、鲚鱼、大闸蟹;有久负盛名的“长兴四宝”:银杏、板栗、青梅、栝楼;有令世人称绝的“品茗三绝”:紫笋茶、紫砂壶、金沙泉等。长兴西倚天目、东临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间的优越自然环境,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别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金钉子”地质遗迹保护区、十里古银杏长廊和扬子鳄保护区这三个上亿年的珍稀自然遗产,为全球罕见;绵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线,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已进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旅游开发规划国际咨询,并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长兴,投资环境日趋优化。我们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长兴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长兴中心城2005年目标为建成区25平方公里,20万人口。根据规划,我们以配套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路段和建筑,三年来有总投资57.2亿元的35个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重点项目开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商贸区、文教区和住宅区,一座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雏型基本形成。特别是长兴(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福地。我们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举全县之力办好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区内主干道全部按照国家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宽66米,公共绿化率达到40%,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同时,我们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建立审批办证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中心,致力于快捷、优质、守信,不断改善投资服务环境。到2003年为止,已有来自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区落户,一批大项目陆续落户长兴。
长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致力扩大开放、加快体制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长兴经济活跃,社会安定,百业兴旺,人民富裕。进入新世纪,长兴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开拓的精神、更扎实的工作,更矫健的步伐,朝着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和提前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迈进,取得了新的业绩。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6亿元,年均增长15.9%,人均GDP 3300美元;财政总收入22.01亿元,年均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4亿元,年均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331亿元,年均增长23.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实现“双超百亿”,分别达到120亿元和1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由2002年的13.9:52.6:33.5调整到2006年的9.9:57.1:33。
⑧ 杭州公积金贷款额度
http://www.hzgjj.gov.cn/#
杭州公积金中心网址,首页左侧有个人业务链接,注册进去之后留言等待回复即可。
或者直接在右边的在线问答里粘贴你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