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的核心
一是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小企业贷款有一定风险,为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商业性的可持续发展,银行必须实行风险定价,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相应利率,以足够利差来弥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二是独立核算机制。由于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殊性,应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以独立考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
三是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应对有条件的基层行进行合理授权,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可实施“双人”或“四眼”原则,以适应小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
四是激励约束机制。要研究制定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使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水平、职级晋升等个人利益能与其业绩紧密联系,从而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五是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在减少贷款审批层级的同时,必须在各业务环节配备专业的、有经验的业务人员。银行要注重对从事此项业务员工的专业化培训,以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
六是违约信息通报机制。要注意收集和掌握各自业务区域内的恶意违约客户相关信息,并在本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以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⑵ 贷款公司上班管理制度
贷款提供给银行的地址准确,就能方便银行与其的联系,每月能按时收到银行寄出的还款通知单。
建议你去试搜下《一众再》可能有你想要的贷款信息的。
1、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2、经办行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调查和客户评价;
3、对通过初审和资信调查,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批;
4、通过审批的,通知借款人办理合同签订、放款、抵押或质押等相关手续;未通过审批的,须向借款人进行说明;
5、借款合同生效后方,经办银行发放贷款。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将申请资料提交银行即可,由银行审核决定是否放款。
⑶ 如何落实贷款三查制度
首先要加强对一线信贷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法制教育,基层信用社外勤主任定期对信贷员和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培训和达标上岗测试,努力充实信贷员的知识面,真正做到知法、懂法、遵章、守纪,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其次,贷款审查小组切实履行好其职能作用,小组成员在贷款审查时,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对贷款进行合理的论证,不搞“串联”,不搞“好人主义”,力求做到对贷款审查公正、严格、无漏洞,达到贷款审查的真正目的,为一把手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基层信用社负责人、信贷主管在贷款制度执行过程中,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按各自权限和制度规定开展信贷工作。
只有这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三查”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落实,贷款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信用社的信贷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才能更有力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⑷ 什么叫信贷管理机制
信贷管理机制是银行业管理理信贷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贷款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发放、贷后管理、收回等,还包括信贷相关人员的人事管理、薪酬管理,银行的总体信贷目标的制定等等。。。以达到银行资金的充分运用,确保资产质量的安全,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各项机制的建立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能违反国家相关政策,必须符合行业部门的相关要求。
⑸ 浅谈如何做好个人信贷工作
个贷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是个贷工作开展的根本,扎实的基础管理到位基层管理是个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要做好个人信贷工作,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基层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一是大力构建学习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二是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让信贷人员有针对性地“充电”,以适应新的信贷工作需求;三是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一是预警机制。要建立针对内部的信贷分析系统,用统计数据的相关性监测预警信贷风险;要建立贷款客户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客户财务信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信息也要进行监测分析。二是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分级审查结构,逐步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运作有效的治理运作机制。三是风险评估机制。要加强与风险管理部门沟通,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预警并准确提示风险。四是责任追究机制。防患于未然,确保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 三、切实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对每笔贷款都必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严格审查、贷后尤其需要跟踪检查。同时要本着安全性、效益性原则,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信状况和合法性、手续完整性进行审查,全面掌握客户的资产和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确保贷款对象准确、贷款金额适度。二是严格贷款操作规程,特别是对每笔贷款的每个环节的相关操作流程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细化各个环节的责任,全程监控每笔贷款的风险点。三是确保信贷管理的正面奖惩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执行。 四、强化信贷管理,强化业务流程。一是全面贯彻信贷管理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形成有效的风险承担机制。二是加强信贷过程控制,要推行格式化的调查文本,实行主责任人制度,尽可能地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五、积极推进信贷文化建设。一是更新理念,构建信贷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建全信贷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信贷结果评价体系,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保全体系,实施客户评价办法,纠正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确保信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