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存贷比口径贷款余额

❶ 银行存贷比限制取消 对银行有何影响

6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其中一条是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实施多年的75%存贷比红线即将成为历史。 那么,存贷比取消对银行有什么好的影响? 首先,取消存贷比将会放开银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束缚,主动负债在银行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银行的发展模式不再一成不变,差异化

❷ 央行为什么要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

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自2015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及财务公司。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还包括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客户交易保证金,按原口径不计入各项存款,但按新口径需要计入;还比如,商业银行拆借给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按原口径不计入各项贷款,但按新口径需要计入。

存贷款统计口径的修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逐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在货币的发行和派生过程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与企业和个人基本相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与普通企业和个人的存款、贷款没有实质区别。因此,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准,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要计入存款和贷款。

二是保证统计口径的科学性,准确反映存贷款总量。近年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它们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与普通的单位、个人存款一样,已经成为存款类金融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为反映这种变化,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已经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计入广义货币M2。经过这次调整,“各项存款”口径与广义货币中存款口径基本一致。

三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这次统计口径调整前,受新股发行和存款冲时点等因素影响,季末存款规模和资金价格容易出现大幅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调整后,存贷款统计口径中已经包含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大部分的资金往来,因此,资金在这两部分之间的相互转移不会引起存款规模和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由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央行初步评估了存贷款统计口径修订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方面。按照“387号文”的要求,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因此,这次存款口径修订目前不影响存款准备金的交存。这种做法在国际上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在美国,非个人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等非交易账户,以及一定金额以下的交易性账户都属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但准备金率都为零。

货币供应量方面。由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已计入广义货币M2,这次统计口径调整不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统计。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由于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不包括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因此,这次统计口径调整不会直接影响社会融资规模。

利率方面。这次调整后,对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利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利率仍然由资金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不会直接影响市场利率。

总体讲,这次统计口径的调整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全社会存贷款和流动性的实际状况,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不应做太多的政策解读。当然,存贷款口径调整后是否会对金融机构存贷比造成影响,那要看有关监管机构如何确定存贷比的计算基础。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存贷款统计口径修订是从2015年开始的。刚才发布的2014年数据仍然按照原口径统计,2月份开始将按新口径发布2015年度数据,同时我们也会按新口径回溯2014年数据。

❸ 现在银行的存贷比例是多少

国家要求一般是75% 但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初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良好的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 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是13.32万亿元和11.17万亿元,存贷比为84%,这一数字虽然仍高于银监会规定的75%上线,但比起3月末的数字已有显著下降。当时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是11.95万亿和10.53万亿元,存贷比高达88%。
记得采纳啊

❹ 贷款余额的存贷比

存贷比是银行的考核指标之一,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不能超过75%,否则就会违规,并存在很大风险,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和即为存款总额,存款余额为负债指标,贷款余额为资产指标。

❺ 商业银行的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 比例不超过75%怎么理解

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超过75%的意思是:贷款总额与吸收的存款这比要小于75%。比如某银行总共吸收了1亿元存款,则该银行最多可以放款7500万元贷款。

“存贷比”应该称为“贷存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❻ 存量存贷比和增量存贷比率是什么意思,不要光说存贷比……

存量存贷比时指银行所有贷款余额与所有存款余额的比值,增量存贷比是指一个时期内增加的贷款总量与同期增加的存款总量的比值。增量强调的是新增部分,存量是所有量。如,某银行1-10月份各项存款总额100亿,发放贷款总量80亿,10月份比年初新增加存款10亿、新增加贷款5亿,则该银行存量存贷比为80%,新增存贷比为50%。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❼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

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超过漆5%的意思是:贷款总额与吸收的存款这比要小于漆5%。比如某银行总共吸收了依亿元存款,则该银行最多可以放款漆500万元贷款。 “存贷比”应该称为“贷存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❽ 银行存贷比口径是什么意思

在放开贷款额度和下调存款准备金之后,控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最后一道屏障———存贷比指标———也在2010年新年伊始松动。
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的限制。
“存贷比”应该称为“贷存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❾ 央行释放7万亿 存贷比是什么存贷比取消有何影响

准确地说,“存贷比”应称为“贷存比”,是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 2003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保留了该指标,规定不得超过75%,即银行吸收了100元的存款,只能放出75元的贷款,另外25元必须留存下来,做到“手有余粮,心里不慌”。从货币政策角度看,存贷比的设立可以防止银行的放贷冲动,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存贷比取消又意味着什么呢?有何影响?
如今,存贷比真的取消了,7万亿信贷资金如约而至,人民币贬值近2%。
在过去,存贷比是制约银行信贷的强有力杠杆,也就是说,即使在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情况下,银行体系内资金充裕,有了存贷比的制约,银行的钱也无法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于是,央妈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降息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的,解决实体经济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给实体经济,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取消存贷比限制,就是剔除各项存款准备金、备用金,存款的剩余部分都可用于发放贷款。
存贷比的放开,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减轻吸收存款的压力,也会促使各商业银行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采取更加市场化的利率政策调整负债结构,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❿ 调整存贷比会产生哪些影响

这个调整幅度范围力度都大大小于市场预期和此前的猜测。看来银监会是谨慎的。从信贷资金盈利性的角度看,存贷比越高越好。从风险控制来说,存贷款比例越低,信贷资金风险越小,存款人存款越安全。

将三农贷款以及小微企业贷款不再纳入存贷比考核,这种调整使得商业银行增加了信贷资金的投放数量,扩大了信贷资金的运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使用空间的提升,绝对数量的增加,这种宽信贷政策对支持实体经济,对当前稳增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不过存贷比调整也带来了一个担忧,那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去年后半年的银行“钱荒”折射出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大了。这次调整存贷款比例,提升了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空间,必将直接给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一定压力。去年的“钱荒”归根结底还是银行过度使用资金、短借长用造成的。这是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都必须警惕和面对的。

上一篇:二手房贷款过户后银行不给贷款
下一篇:住房贷款可以提供配偶父母流水吗